西汉初期,匈奴与汉朝之间的战争始终是两国关系的主旋律。这段充满血与火的对抗史,从汉高祖刘邦被迫采取和亲政策开始,到汉武帝时期卫青、霍去病等名将北击匈奴、封狼居胥的辉煌战绩,再到苏武被扣留匈奴十九年的悲壮故事,构成了汉匈关系的重要篇章。
在苏武被囚禁期间,汉朝始终没有放弃营救这位忠臣。然而鲜为人知的是,在营救苏武的过程中,汉朝还意外救回了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小官。这个看似偶然的营救行动,却在日后给匈奴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,甚至让这位小官成为了匈奴人闻风丧胆的天敌。
这位改变历史走向的小官究竟是谁?他又如何从一名普通官吏成长为匈奴的克星?让我们细细道来。
展开剩余79%熟悉西汉历史的人对苏武的事迹都不陌生。作为西汉著名的外交使节和民族英雄,苏武在匈奴被囚禁十九年却始终坚贞不屈,苏武牧羊的故事成为中华民族气节的象征。苏武出身将门,其父苏建曾三次随卫青征讨匈奴,因战功显赫被封为平陵侯,后又因修建朔方城有功升任卫尉。在这样显赫的将门世家长大,苏武自幼受到良好教育,凭借父亲的功勋入仕为郎官,后升任栘中厩监,负责管理皇家马匹和猎鹰。
当时汉匈双方长期处于敌对状态,互相派遣使者刺探虚实。久而久之,双方形成了一种奇特的默契:都将对方使者扣留不放。这种僵局直到公元前100年才出现转机。当时匈奴单于且鞮侯刚刚即位,政权不稳,为防汉朝趁机进攻,主动向汉朝称臣,并承诺释放被扣汉使。汉武帝大喜过望,立即任命苏武为中郎将,率领副使张胜、随员常惠等人携带厚礼出使匈奴。
然而天有不测风云。就在苏武准备返汉之际,匈奴内部爆发缑王与虞常的叛乱。虞常与副使张胜有旧交,邀其参与密谋。叛乱失败后,虞常被捕,张胜担心事情败露,向苏武坦白。苏武闻讯震怒,欲自尽以谢罪,被众人劝阻。但虞常最终还是供出了张胜,单于大怒要处死汉使。在匈奴大臣劝说下,单于决定劝降。面对威逼利诱,苏武宁死不屈,拔剑自刎,幸被救回。单于敬佩其气节,将苏武流放至北海(今贝加尔湖)牧羊,声称待公羊产崽才许其归汉。而张胜则选择了投降。
在北海的十九年间,苏武历尽艰辛却始终不改其志。与此同时,汉朝也从未忘记这位忠臣。汉昭帝即位后,汉匈关系缓和,汉朝派使者要求归还苏武等人。匈奴为掩盖虐待汉使的事实,谎称苏武已死。就在使者一筹莫展之际,当年与苏武同行的常惠突然出现。这位衣衫褴褛的汉官向使者揭露了真相,并献上妙计:让使者假称汉天子在上林苑射得鸿雁,足系苏武书信。单于见计谋败露,只得释放苏武。
归国时,当初的百人使团仅剩九人。在送行宴上,降将李陵向苏武倾诉了内心的悔恨与羡慕。而常惠这位原本只是顺带救回的小官,却在日后成为匈奴的噩梦。
归国后,常惠因忠贞不渝获封光禄大夫。不久,乌孙公主求援,称匈奴联合车师进犯。适逢汉昭帝驾崩,新即位的汉宣帝派常惠出使乌孙了解情况。在确认危机后,汉朝发兵十五万,分五路讨伐匈奴。常惠协助乌孙王指挥西路军,成为唯一取得大捷的部队,俘获匈奴四万余人及大批贵族,缴获牲畜近百万头。此战后,常惠因功封长罗侯。他再次出使乌孙,巩固汉乌联盟,彻底断绝乌孙与匈奴的联系。
常惠的崛起堪称传奇:从一名险些被历史遗忘的小官,到重创匈奴的名将;从北海之滨的囚徒,到改变汉匈力量对比的关键人物。他不仅为汉朝赢得重要盟友,更让匈奴付出了惨重代价,成为名副其实的匈奴天敌。这段历史告诉我们,有时最伟大的胜利,往往源于最不经意的开端。
发布于:天津市盈昌配资-第一配资网-配资平台实盘-股票配资排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